岳西翠兰茶产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岳西县,该茶具有“翠绿鲜活、芽叶相连、舒展匀整、清香持久、鲜醇爽口”的品质特征。

九华山“斗茶”

2007-09-07作者:佚名来源:不详
      斗茶,又叫茗战,为古代以评点茶技艺和茶叶质量优劣为乐的一种“雅玩”。这里要说的斗茶,当然是现代版的了。     九华山,是我心中的圣山。少小时听父辈讲金地藏卓锡九华的传奇,后来又读到些诸如李白“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名诗佳句,常常是心旌摇摇,向往之极。今年七月的一天,总算和几位茶界朋友一道,自合肥出发,去了九华。     这天午后,我们在山上一家小餐馆草草吃了些“山肴野蔌”,便开始了这久违的九华山之旅。先去九华街景区。步入天街,四面青峰耸立,白云悠悠。绿树掩映下的寺院丛林,庄重肃穆,香客游人隐约可见。当街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卖的多是佛事用品或纪念品,生意红火。广场放生池里的成百上千只寿龟,爬到水面竹帘上扎堆晒背,很是有趣。虽然骄阳似火,蝉噪如嘶,人人汗如雨下,但个个都精神饱满,兴致盎然。随即便乘缆车上了百岁宫。百岁宫位于插霄峰上,登峰纵目,手可摩云,群山宛在膝下,果然山如其名。这里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又是该山现存唯一装金肉身——应身菩萨(无瑕和尚)的供奉之地,所以游人特多。据说明代高僧无瑕,就在这里以野茶为饮,以野果为食,用舌血和金粉,费时二十余年,抄成《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一卷,为国家造就了一笔宝贵文化遗产,功垂千古。     说到“斗茶”,则是我们上山当晚的事。     我们所住的“太白宾馆”,实际只是一个小小的家庭旅店。一幢小楼,依山而建,四五个客房,老板、服务员全是家主一人。晚上九点多,室内依然闷热,室外已凉了许多。我们四人:老李、老郑、老杜和我,索性一起聚到店前的小院里,乘着灯光、月色,静心品起了心爱的茶叶来。由此,一场茗战也就开始了。     首先提出共同品赏各人所带茶叶的是郑立盛。老郑五十出头,瘦削精干,来自自古就是“斗茶之乡”的福建建州,现为建州茶叶研究所所长。“九华斗茶”?显然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大家一致赞成。顷刻间,北方的花茶,闽南的乌龙茶,安徽的绿茶,大包、小袋,摆了个满桌。     四人中我算得是东道主,“到安徽,先请品岳西翠兰。”我提议。店主是个三十来岁的汉子,面对这么多奇奇怪怪的茶叶,兴味大起,主动给我们烧来一大壶山泉水。洗杯、温盏、分茶、冲泡、闻香、奉茗,我站起来,细心操作,一丝不苟。杯中的茶叶也随着初沸山泉的缓缓下注翻飞腾挪,百态千娇,清香四溢,沁人心脾,使人感觉如春天漫步于白云涨谷、花气氤氲的大山之中。大家不禁叫好。老郑说,昨天在合肥调查茶叶市场,听福建的生意人讲“铁观音在肥定价要低于岳西翠兰,否则买不动。”我还将信将疑,今天亲尝了才相信。只是,与乌龙茶比,味淡了点。三明市茶叶学会杜起洪理事长也持此说。显然,他们对自已的乌龙茶还是情有独钟。乌龙茶的泡法与绿茶不同,没有茶盅、茶海,便无法依法 “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因此第二个献茶的老杜,也只得用玻璃杯了。他带的茶叶是三明市新近创制的特种乌龙茶,叫“金观音”。该茶最大特点是在加工中除去了传统乌龙茶的“红镶边”,因此,既有乌龙茶的香味,又有绿茶的清汤,很有创意。老郑冲泡的则是典型的闽南乌龙茶。茶汤橙黄,滋味醇厚、回甘。更有意思的是,品饮毕,老郑还每人送了两枚小小的茶饼。系仿北宋蔡襄“小龙团”贡茶制作,铜钱大小,上下分印“北苑”、“贡茶”字样,古朴典雅,玲珑可爱。最后“献宝”的是北京市马连道茶城茶业同业会会长李文喜。他带来的是茉莉花茶。平心而论,他的茶香味纯正,实属上品,但我却不太喜欢。我觉得花茶因窨花而掩盖了茶的真味,十分可惜。老李对此说则不以为然,他认为,一杯花茶在手,茶、花共享,其乐无穷。综合看,见仁见智,谁也说不出究竟哪种茶最优。     午夜将近,山风习习,星斗阑干。这场注定分不出胜负的“茗战”,也该结束了。收具,睡觉,明天同上九华极顶——天台峰!                (钱子华)

上一篇:茶乡访茶之: 石佛寺与石佛茶
下一篇:手工炒出的千年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