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翠兰茶产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岳西县,该茶具有“翠绿鲜活、芽叶相连、舒展匀整、清香持久、鲜醇爽口”的品质特征。

略说唐茶

2011-09-12作者:钱子华来源:岳西网

 

唐代,在我国茶业和茶文化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期。史称茶兴于唐近日读包括吴觉农先生《茶经述评》在内的一些茶学著作、史料,更觉唐茶的伟大与不凡。现略叙若干,与同好者分享。

                        唐代茶区

唐代产茶区域有多大?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根据自然地理,把唐代茶区分为:山南、淮南、浙西、浙东、剑南、黔中、江南、岭南八道,即八大茶区,43个州郡,遍及现在的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贵州、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13个省(自治区)。由于时空局限,唐茶实际分布比陆羽掌握的还要广。有人以唐代诗歌、传记为据,又补温州、庐州、池州、涪州等20多个州。由此判断,唐代茶区已与近代相仿。

唐茶制造

唐代茶品比较单调,以蒸青绿茶为主,多为饼茶。

鲜叶原料:4-5寸的新梢(唐代的寸较现在的寸为短);

制造方法:蒸汽杀青—热捣—人力模压—烘焙干燥。陆羽的概括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烘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饼茶外形:圆形或方形花形的压制茶; 

制造工具:篮(采茶用),灶(蒸茶用),杵臼(捣茶用),规、承(拍茶用),芘莉(成型用),烘、贯、棚(焙茶用),穿、育(穿封用)。

唐代茶饮

唐代对各种思想、文化兼容并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茶作为精神化的物产,儒、释、道各家对其高洁清雅之性均一致认同。寺院僧侣为利坐禅悟道,建茶园、做茶、饮茶日盛;王公朝士,文人墨客,或为消食遣闲,或为提神益思,都视茶为最好饮品,乐此不疲。于是,饮茶之风大兴。

唐人笔记《封氏见闻录》载“自邹、齐、沧、棣,渐致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连,所在山积。”又说,沿途各地茶饮,“穷日尽夜,殆成风俗....茶道大行。”

唐代饼茶饮用程序是:烧烤(炙)—碾碎—在沸水中煮沸—加盐; 唐人对饼茶的品质要求为:“珍鲜馥烈”、“啜苦咽甘”,茶汤表面有雪白而浓厚的沫饽(泡沫)。

唐代茶政

中国茶政始于唐,这是一个学术界不争的事实。

唐代茶园有三种所有制,即官茶园(官府直接设立的御用焙茶作坊,如贡茶院)、集体所有茶园(寺庙茶园,为僧尼集体经营)、农村个体经营茶园。

茶叶商品经济在唐代已很发达,政府规范茶叶经营行为的政策措施有税茶、榷茶、贡茶和茶马互市。税茶:又称茶课。贞元九年,政府规定,茶 “每十税一”,我国茶税制度自此建立。 榷茶:将茶园收归国有,由政府垄断经营。贡茶:绕过商业渠道,直接由贡茶院或各州官府直接供应朝廷。唐代最大的贡茶院是顾渚贡茶院,位于今浙江长兴顾渚山侧,建于唐大历五年(770) 茶马互市:以茶叶、丝绸与边疆少数民族进行马匹、特产的物物交换。唐代创立的税茶、榷茶、贡茶和茶马互市制度,在后来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被承袭沿用。

唐代茶文化

陆羽《茶经》问世,标志着我国茶科学、茶文化的诞生。大量茶书、茶诗、茶画、茶篆刻、茶俗的出现,使得唐代茶文化流光溢彩、丰富多姿。

茶书:唐代茶书主要有陆羽《茶经》、《顾渚山记》、《茶记》,斐汶《茶述》,张又新《煎茶水记》,温庭筠《采茶录》,苏廙《十六汤品》等。其中《茶经》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科学论著。

茶诗:唐代茶诗及茶诗作者难以数计。李白写过仙人掌茶诗,白居易写过50多首,其他如钱起、皎然、杜牧、袁高、刘禹锡、刘宗元、韦应物、孟郊、元稹等大家名流都写过茶诗。其中,“茶亚圣”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僧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和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诗》最为脍炙人口。

茶画:唐代代表性茶画有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周昉的调琴啜茗图卷、张萱《明皇按乐图》等。其中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为迄今发现最早的茶画。

 

产业兴衰总是与时代兴衰休戚相关。唐代是我国封建国力最强盛、文化最繁荣的时代于是有了陆羽,有了《茶经》,有了茶文化,有了茶园、茶饮、茶政,有了“东方神树”及其产业的空前发展。

中华民族又一次伟大复兴浪潮已洪波涌起,我们有理由相信,祖国茶业新一轮的繁荣兴盛,也必将势不可挡!


上一篇:省茶学会2007年年会诗集
下一篇:选择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