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翠兰茶产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岳西县,该茶具有“翠绿鲜活、芽叶相连、舒展匀整、清香持久、鲜醇爽口”的品质特征。

冯立彬:坚守初心,守住岳西翠兰魂和根

2016-12-01作者:储海霞来源:岳西网

http://ahyx.gov.cn/news/sz/renwu/201612/305399.html

 
编者按 
为全面宣传贯彻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工匠精神、传承特色文化、培育能工巧匠,进一步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新伟大的创业氛围,引导和鼓励全县各行各业开展技艺传承、技术传授、技能提升,创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岳西技艺品牌,县委、县政府特举办首届岳西工匠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已于上月揭晓。
为展示首届岳西工匠风采,根据县委宣传部安排,岳西网精心策划匠心筑梦”——首届岳西工匠系列人物报道,近期将陆续刊发,敬请广大网友关注!
在机械化程度如此高的现代社会,说及“手工”这两个字,就有点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味道。冯立彬制作的岳西翠兰系列茶叶,经由八道手工工序精制而成,自1985年以来从未改变。
经常有人参观完冯立彬制茶流程后问,“为什么不采用自动化生产,把生产效率提上去?”这个问题,包家乡石佛村岳西翠兰第一代传承人冯立彬想过,他经过不断尝试后发现,“精品岳西翠兰,只为手工而生”。
岳西翠兰手工技艺第一代传承人,今年53岁的冯立彬,1985年从岳西翠兰研制技术负责人程东明等研制人手里传承下岳西翠兰手工技艺的时才22岁,30多年的时间,冯立彬与岳西翠兰一起留下了一个时代的印记。
 
不妥协不迎合,困境中坚守初心
     1985年,岳西翠兰手工制作技艺自研创、定型后,冯立彬有幸成为最早掌握岳西翠兰手工制作工艺的人之一。在此后的30多年,冯立彬就一直与茶叶打交道,如今已成为岳西翠兰手工制作工艺的集大成者之一。他一手创办的冯立彬茶厂,至今仍然保留着岳西最好的手工茶制作车间,传承着最正宗的岳西翠兰手工制作工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手工制茶效率低,市场价格低迷,连续几年,冯立彬的茶厂都处于亏本状态。1990年左右开始,岳西大部分茶厂都开始采用机械制作翠兰。当时的情况是,机械生产,一个工人每晚可制20斤干茶,而手工只能制出1斤干茶。但两者在市场上的价格却持平,手工茶效益明显偏低,冯立彬的手工茶面临步履维艰的局面。1991年,全县手工制作翠兰的厂家由50多家锐减到10多家。
由于坚持手工制作翠兰,冯立彬茶厂的效益一直不好,在茶厂最困难的时候,当年研制翠兰手工制作技艺的几位老师傅也一再鼓励冯立彬要坚持下去。冯立彬心想,上等的西湖龙井、碧螺春都是手工制作的,中国手工制茶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技艺一定有他的合理性,他坚信手工制作的岳西翠兰,一定有在市场上走俏的一天,冯立彬一咬牙就坚持了下来。
1993年开始,手工制作的翠兰,渐渐被人们看好,市场价格也开始慢慢回暖。冯立彬的期盼成为了现实。
 
炉火纯青,急不得的品质态度
从鲜叶采摘、摊放、头锅、二锅,到初摊、毛火、复摊、足火八道手工工序,每道工序环环相扣,并且需要多人默契配合。冯立彬请当地村民帮忙,手把手教他们手工茶叶制作技艺,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教,并且制定了自己的手工茶叶的生产标准。目前在冯立彬自己开设的茶厂里,拥有多名手工翠兰一级制茶师,他们从事手工茶炒制也有三十多年的时间,手法早已炉火纯青。
一排长长的白瓷砖贴面的灶台下,烧着红红的栗炭火,被擦得青里透白的小铁锅一溜排开。身着洁白工作服的师傅们,在小铁锅前站成一排,冯立彬站在第一口锅前,既像领队,又像指挥。
冯立彬炒茶,像弹奏音乐,像表演舞蹈,像指挥音乐会,动作娴熟优雅,一切恰到好处。第一把鲜叶下锅,在冯立彬的带领下,师傅们右手在锅里有节奏的翻动,五指或并、或散、或紧、或松、或抓、或撒、或抄、或压,章法严谨,动作优雅。嫩小翠绿的鲜叶,在锅里跳动,发出细小而清脆的声音,而茶叶的清香就在那声音里弹出
杀青程序大约进行了4分钟,冯立彬轻轻一扬手,那一锅绿色的小音符,已一个不落地跳进了下一口锅里。另一个师傅开始进行下一道程序——整形。
“手工制作翠兰,每次只能下锅50克鲜叶。不同大小的鲜叶,杀青的温度、火候、时长、手法都不相同,要想做到恰到好处,只能靠经验与手感。”冯立彬说。
通过二锅整形后的茶叶被师傅们均匀薄摊在皮纸上,使其散去湿热,茶叶内水分得以均匀分布。在茶叶散去湿热时候,提前备好的栗炭火登场,罩上烘笼,手法精巧的师傅们通过铺皮纸、摊茶叶、提纸等手法,使茶叶滚落到烘笼之上,烘笼顶部温度要控制在8090。在毛火中,师傅们要定时轻翻,待至七成干时,下烘摊凉。
 手工翠兰制作时,最重要的是急不得,以上工序已经耗去近90分钟的时间,接下来是决定岳西翠兰品质最关键的时候,这道工序直接影响着茶叶的香气。将下烘茶叶摊凉后,进行二次足火低温慢烘2个小时,烘笼顶部温度控制在5070,随着茶叶的慢慢烘干,茶香四溢。
 
传承创新,守住茶叶的灵魂和根
     “不仅仅是手工艺的传承,创新创造才是不断赋予岳西翠兰手工制茶工艺延续前进的动力。”冯立彬说。在岳西翠兰手工制茶工艺传承的同时,他陆续增加了翠尖、翠芽、翠毫、翠螺等新品种,如今又在黄茶、红茶这些新的领域开拓创新,使岳西茶叶品种多样化。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茶叶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熟练掌握岳西翠兰手工制作技艺的人已越来越少。对岳西翠兰手工茶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就是保住岳西茶文化的根。冯立彬说,每年保证10%的茶是纯手工茶。不管制作手工茶是多么辛苦,冯立彬始终坚持。冯立彬的儿子冯刚,以实际行动支持父亲传承技艺的决心,并打算从父亲手中接过第三代手工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的衣钵。
一项高超的手艺是匠师们漫长时间沉淀的智慧和结晶,是世代传承的宝贵记忆,具有存在理由及实用性。手工,可以让手工者所制出的东西更有个性,按现在的说法是具有文化内涵。手工茶也是这样,通过手工制作出来的茶,更能够展现茶叶的个性和特色。如此,便可以理解岳西翠兰手工茶制作者们对手工技艺的坚守了:手工技艺,是灵魂,也是根。


上一篇:读清代陈燕兰的《咏茶诗》
下一篇: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