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翠兰茶产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岳西县,该茶具有“翠绿鲜活、芽叶相连、舒展匀整、清香持久、鲜醇爽口”的品质特征。

崂山,雨中品茶

2006-06-09作者:佚名来源:不详

 

    五月的一天,我同参加“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第三届崂山国际茶文化节”的代表一道,去崂山太清宫品茶。大巴刚从青岛市区出发,雨点便密密匝匝的从天空洒落下来。别无选择,这次“太清品茶”活动,只能在雨中进行了。

崂山茶,“炒出”亿元蛋糕

    青岛是个梦幻般的美丽城市。人们说青岛之美,在海,也在山。这山,就是崂山了。崂山雄居青岛市东部,离市区50公里。主峰巨峰,拔地1133米,凌霄瞰海,蔚为大观。据说当年秦皇、汉武为求“长生不老”之术,都曾登临此峰。著名道教祖庭太清宫,就在巨峰之下。
    我们的导游,姓贺,20岁左右,算不上漂亮,但形象尚可,气质颇佳。一上车,小贺便和大家聊开了。内容自然离不开海和茶。她说,在人们的概念中,海水总是湛蓝、湛蓝的,“但今天你们看”,她纤手一指,“海是灰色的!”。大家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了大海。果然,远处,迷迷蒙蒙,模糊一片;近处,昏昏暗暗,浊浪排空。她解释,天比海大,海的颜色由天决定。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海水便是蓝色;如阴雨天气,天空灰暗蒙笼,海,就是灰的了。
    谈到崂山茶,她,语惊四座,“其实,崂山茶是‘炒’出来的!”历史上的崂山不产茶,自上世纪50年代才开始引种,为全国最年轻最北边的茶区。全区现有茶园1.2万亩,产值突破了亿元。崂山区近两年安排近3000万元资金,奖励茶叶示范园、茶业龙头企业,争创国家及省、市各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举办重大茶叶节会。现在崂山区的茶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齐鲁大地上,并且,他们大多已不再仅限于单纯的做茶、卖茶,而是同时搞起了茶园观光、茶楼茶馆、茶艺茶文等。链条越来越大,生意越做越大,赚钱也越来越多。
    在一个本不产茶的地方,用很短时间,做成了亿元产值的大产业。这是崂山人创造的又一神话。
透过车外迷蒙雨丝,我们看到无数面本次茶叶节特制彩旗,迎着海风,悠然飘拂;沿路海岸边,云水里,片片茶园,座座茶厂,幢幢茶楼,若隐若现,美不胜收。

雨中品茶,感觉很好

    到达目的地,导游提醒,先游太清宫,十一点品茶。
    太清宫很大,占地三万平方米,有殿宇房屋155间。主体建筑由三大殿(三清殿、三皇殿、三官殿)、四陪殿(东华殿、西王母殿、救苦殿、关帝祠)组成,汉武建元元年(前140年)江西瑞州人张廉夫初创。
到了三清宫,必然要去三官殿。走进殿院,有一株名叫“绛雪”的古山茶树,特别引人注目。该树高耸云霄,苍翠欲滴,树龄近700年。据说每至隆冬岁末,千花怒放,娇艳无比,犹如落下一层绛雪。这就是蒲松龄先生《香玉》故事中,那位身着红衣,与一位书生演绎人鬼恋情的美丽花神“绛雪”。蒲公屡试不第,穷愁潦倒,但意志坚强,相信“有志者,事竟成”。于是躲进崂山,著一部《聊斋》,令万世景仰。
    回到太清宫广场,品茶正点开始。百余张茶桌依次摆开,坐无虚席。每张桌上,一名司茶小姐,一套精制茶具,另加一盆山花,数种水果。杯中茶叶,自然是当地的崂山绿茶了。大家身裹雨衣,沐天风,听道乐,看茶艺表演,品茶聊天,兴致盎然。
    同桌的丁以寿教授是茶界名人。四川一位朋友说,这次道教圣地太清宫品茶,丁教授最高兴,因为茶与道教的联系,正是他的研究课题。大家赞成。丁教授憨憨一笑,说:“吃茶,这茶不错!”司茶小姐随即接过话题,介绍起崂山茶的许多好处来。从她谈茶、泡茶、敬茶看,我满以为她是学茶的。事实,她是青岛航空学院的学生,未来的“空姐”。因为没用雨具,她的头发、上衣已经微湿。坐在她身边的一位中年人,微笑起身,撑伞,为她遮雨,直至茶会结束。后来我才知道,这位主动给司茶学生撑伞的,竟是大名鼎鼎的上海市茶叶进出口公司总经理黄汉庆先生!
    谈笑间,青岛电视台记者,绕到我们桌前,找上了姚河乡香炉村刘书记,要采访。刘书记随机应变,说了些“崂山茶好喝”之类的话。记者走后,有人开玩笑,说刘书记何不乘机宣传一下岳西翠兰 ?有人继续发挥:最好不漏痕迹,说有“他乡遇故知”之感!于是满桌大笑,如同旧友,其乐融融。殊不知雨水已顺着短短雨衣悄然溜到坐椅上,衣裤已湿成一片。
    事后回想,自古及今,历代茶人对饮茶环境有过许多精妙见解,如“宜精舍,宜云林,宜红装扫雪,宜船头吹火”,却没人说“宜天风密雨”。但对于我,这次崂山太清宫雨中品茶,感觉很好!

                                                              (钱子华)


上一篇:再咏岳西翠兰
下一篇:故 乡 茶 滋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