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翠兰茶产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岳西县,该茶具有“翠绿鲜活、芽叶相连、舒展匀整、清香持久、鲜醇爽口”的品质特征。

闵 山 访 茶

2006-08-13作者:佚名来源:不详

    到闵山访茶揽胜,是我多年的一个未了情结。前不久,因岳西县泰复茶业公司王经理相邀,终于如愿以偿。
                        贡茶地钩沉于浮
    闵山,位于安徽省岳西县田头乡闵山村境内。这里群峦叠翠,霞蔚云蒸,自古产茶。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安庆府志》载:“茶。六邑俱有,以桐之龙山,潜之闵山为最”。顺治十二年(1654)《潜山县志》载:“闵山,……芽茶。岁派供应库二百九十斤”。这说明早在350多年前,闵山茶已是朝庭供品,闵山也因出产贡茶声名远播。
    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几乎所有茶叶典籍都认定闵山在潜山县,而现今的潜山县又根本没有闵山。因此,许多人都很纳闷:闵山到底在哪里?史料记载的闵山贡茶产地难道是杜撰子虚?
    其实,闵山不在潜山县,而在岳西县。明清至民国初期属潜山,1936年岳西建县,由潜山划归岳西,现属岳西县田头乡。为澄清史实,本人曾撰《“闵山茶”小考》一文予以考辩(《茶业通报》2006.2)。
    闵山人,甚至所有岳西人,都为本地曾产贡茶而鼓舞、而自豪。在驱车前往闵山的路上,我们还编了个顺口溜:“山如沧海车如舟,峰连浪涌鸟见愁;奔波百里何处去?闵山贡茗在前头。”
                        张果老仙跡犹存
    由于顺治年间《潜山县志》有“闵山……有果老岭,其山多茶,其茶佳”的记载,我们一进闵山,便迫不及待地问起果老岭。

果老岭在望

   果老岭位于闵山村中部,因岭间有“果老石”得名。
   当地70多岁的熊松柏老汉告诉我们,相传,连自己都不知道活了多大岁数的“八仙”之一      张     果      老,一次倒骑纸毛驴,日行万里,云游到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境内,发现闵山上有两块石头,奇峭可爱,灵光四射,可供炼丹。于是索性用葛藤将石头绑定,拔起身边一株斗粗杉树作扁担,准备将石头挑走。由于石头太沉,张果老刚刚起肩一撑,“咔嚓”一声,杉树断成两截,两个大石头也重重的砸在了地面上。张果老很是诅丧,荷身往一块石头上一躺,并随手将擦汗的毛巾往另一块石头上一甩。今天,这两块石头均在。张果老躺过的石头,高、宽丈余,上有一完整人形凹印,后脑勺、两肩、臀部及四肢各处,轮廓毕现。当地人称之为“果老石”。搭毛巾的那块,大小与果老石相仿,其上端有块地方,质地纯白,长方形,与整石颜色完全不同,看上去,酷似一条羊肚毛巾搭在石上。当地人称之为“手巾石”。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更何况茶与道教本来就是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闵山产名茶,自然顺理成章。

                       闵山茶的代表作
  雪山庵,一座古老庵堂,供净土师。位于闵山村最北端,也处全村最高处,海拔850米。其名称,大约取“山下桃花山上雪”之意。雪山庵茶埸就座落庵前。
   从山脚到雪山庵茶埸,陡峭曲折约两公里地,公路不通,全靠步行。一路上,闷热无风,我们如浴桑拿,汗珠沿手指尖直往下滴。
   也许,胜景均在难寻处。当我们气喘如牛的爬上山顶、走进茶园时,顿觉清风徐来,茶香扑鼻,眼前豁然开朗。驻足远眺,仿佛妙道山、多枝尖、四望山、天柱山,全部近在咫尺,伸手可触;还有数不清的青峰、白云、田畴、农舍,更是如诗似画,尽收眼底。环顾之余,俯仰之间,使人顿生乾坤在襟、天地合一、人茶一体之感。

雪山庵茶园


   “闵山多茶,其茶佳”。闵山村1300余人,现有茶园700多亩,茶叶做工精细,茶品上乘,为今天的全国名茶岳西翠兰重点产区之一。雪山庵茶场25亩茶园,为上世纪七十年代集体所建。一直由本村万代美承包经营。该茶园每年约产干茶千余斤,其中高档岳西翠兰400来斤。为生产出高品质的茶叶,万代美场长在管理上确实没少下功夫。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在茶园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坚持人工除草,不使用除草剂。笔者现场看到,该茶园茶蓬两边隙地里,全部按有机茶生产要求,种上了优质绿肥白三叶。
                       无字的警世恒言
   在返回的路上,有一处景致引起了我们的好奇:两座大山紧紧相挨,一涧清流自幽远丛林呼啸前来,在两山合拢处喷薄而出,倾珠泻玉,十分壮观。溪流东侧,一方巨岩,高数十米,雄居壁立,气势恢弘。石上裂痕纹理纵横有序,如人工按绳墨之规雕硺而成。上端一块特别硕大整齐,中间天生一道笔直凹槽将其均分两半,犹如两扇关闭的门窗。站在路下整体看去,恰似一具古朴典雅的大碗柜。这就是“橱柜石”。

                         橱 柜 石                      


    传说,很久以前,橱柜石门是敞开的。里边摆满金杯、金盏 、金筷、金勺,专供当地百姓使用。因此,方圆百里,无论谁家办大事,宴宾客,都来这里借用,然后如数归还。这里向来民情善良,村风纯朴,“宝柜”中的金杯、金筷一直有借有还,从未有过任何缺失。可是有一年,当地一位小财主娶儿媳,借金杯、金盏使用后起了贪心,留下一只金杯在家不还。当这位小财主怀揣余下金杯、金盏,忐忑不安地跨进宝柜还宝时,只听背后“咣 噹”一声巨响,两扇石门齐刷刷嘭然关上!之后,宝柜石门再也没有开启,那位小财主自然也因贪财断送了小命。再之后,闵山人便有了个规矩:以小财主为前车之鉴,无论穷达与贵贱,都得以信义为本,谁都不许做坑蒙拐骗、鸡鸣狗盗之事。否则,人神共诛之!
   “譬如种茶卖茶,我们闵山人 就非常注重质量、讲究诚信,从不扣斤少两、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汗流浃背的万代美场长边走边对同样汗流浃背的我们唠叨个没完。我知道,橱柜石的故事已深深印在眼前这位山里汉子——不,是整个闵山人的心里了。
    这次闵山访茶,同行的有岳西县原人大副主任、散文作家王业汉、岳西县泰复茶业公司总经理王建和、岳西县书画家方济生等。
                                                                                                    (钱子华)
                          


上一篇:茶语人生
下一篇:岳西翠兰的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