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翠兰茶产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岳西县,该茶具有“翠绿鲜活、芽叶相连、舒展匀整、清香持久、鲜醇爽口”的品质特征。

首页 > 茶事动态 > 正文

岳西县生态茶园建设面面观

2008-11-06作者:佚名来源:不详
    摘     本文描述了岳西县生态茶园建设概貌,重点介绍该县生态茶园建设的类型与成效、模式和特点,以及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岳西  生态茶园    成效  模式                           生态茶园是以茶树为主要物种,按照生态农业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其特征是 ,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在茶园模拟自然生态状况,实施复合栽培与养殖,使茶业发展与优化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茶园高效与产品安全卫生和谐统一。生态茶园是生态茶业的基础和前提。     2004年以来,岳西县斥巨资、高强度推进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全县现有茶园12.8万亩,茶叶产量2500吨,产值2亿元,事茶人口30万,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三。该县所产岳西翠兰名茶正日益得到消费者的关注。实践表明,在岳西全面建设生态茶园,是确保本县长期“青山绿水,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是提高茶园产出水平、增强茶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一.类型与成效     岳西县生态茶园,包括新建型生态茶园和改造型生态茶园两种。     1. 新建型生态茶园 在宜茶区域,选择适当地块,按照生态茶园要求,建设茶园并同步完成园区路、渠、树、草等配套工程。2004年后新建的3.4万亩高标准茶园茶园,基本属于这类。这些茶园先期建成的,已开始投产,并取得了可观的效益。菖莆镇水畈村2004—2006年间新建的300亩连片生态茶园,2008年平均亩收益2500元,最高每产出达6000元。     2. 改造型生态茶园 对已建茶园,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复壮茶树树冠,改善茶园环境,提高茶园效益,使其达到生态茶园要求。姚河乡梯岭村,近5年来投入资金35万元,建成改造型生态茶园400亩。2008年该村人均茶叶收入1200元,成为全省首批“一村一品、特色农业(茶叶)示范村”。     通过生态茶园建设,全县产业规模快速扩大,茶园水土流失显著减少,茶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茶产业效益稳步提高。2008年全县茶叶产量、产值较2004年,分别提高42.8 5%和140%,干茶平均售价每公斤提高25元。                                                                                                                         二. 基本模式     1 .茶—菜(草、药)套作     利用茶园的空间隙地,套作适量的蔬菜 、绿肥、牧草或药材等。套种作物品种、密度,以不影响茶树对水、肥及光照的需求为原则。岳西县茶园套作的主要品种是叶类和茄果类反季节蔬菜、豆科绿肥及牧草。如白菜、甘兰、蕃茄、辣椒、白三叶、吉梗等。本模式主要在幼龄茶园或树冠覆率较低的成年茶园建立。     2. 茶—果(花)间作  在茶园行间、路旁间作果树和乔本花木。岳西茶园间作的主要品种有,板栗、猕猴桃、乌桕、桂花等。间作密度以确保茶树享有70%左右的光照为宜。菖莆镇天仙河畔200亩茶栗生态园,亩栽板栗15--20株, 板栗年收入每亩1200元,茶叶2000元。主簿镇余畈村英湾组30亩茶叶、猕猴桃生态园,2008年,亩均茶叶收入800元(只采了春茶),猕猴桃收入2400元。                           3. 茶—禽(鸡、番鸭)共生 在茶园放养禽类动物。岳西县河图镇明堂山生态养殖场近年利用茶园养鸡获成功。该场经验证明,在百亩茶园办养鸡场一座,每年养土鸡三批,每批5000只,可获利10万元.利用茶园隙地养鸡、养番鸭等禽类,还可以减少茶园病虫草害,增加茶园有机肥,疏松土壤,减少禽类饲料供给,降低饲养成本,提高肉质品位等。本模式适合在成年茶园推行。     4. 猪-沼-茶复合 家庭养猪并建沼气池,用沼液、沼渣作茶园肥料。在岳西,一户茶农建一口6-8立方米的沼气池,养猪2头以上,年出栏3-5头,猪粪入池,沼液作茶园追肥及驱虫用、沼渣作茶园基肥,可满足2-3亩采摘茶园需要。菖莆镇水畈村560户,户户养猪并建沼气池,实现了全村1300亩茶园,长年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目标。     岳西县除上述生态模式外,茶农自主创造的还有茶-薯(马铃薯、山芋、魔芋)、茶-棉、茶-油(油菜、花生)、茶-桑等模式。如在海拔800米以上的易冻中、高山茶园,于风口边行适当套种玉米,其秸杆留田(冬季原态直立,春季拔起覆盖茶行),具有良好的减轻茶园冻害和保持水土功效。 三.主要措施     1. 全面的技术支持     几年来,岳西县以农业部门为主导,林业、科技等相关部门广泛参与,对县内各类生态茶园建设提全面技术支持。 新建型生态茶园: (1) 严格选址   按高标准生态茶园要求,选择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旱地、冲垄田、高塝田,或坡度在15度以下、土层达80厘米以上的缓坡山地作园址。 ( 2) 吊槽施肥  按1.5米间距划等高线或平行线,在其中开宽70厘米、深50 厘米的沟槽,并施足量槎草、厩肥,然后回土填平 。 (3)  规范栽植  一般均实行双行栽植,小行距33 厘米,株距33厘米,每亩栽插无性茶苗4000—4500株,或播茶籽40公斤。(4)系统管理  包括行间铺草、定型修剪、防除病虫草害、合理间作等。     改造型生态茶园:(1) 增肥改土   在茶行中间开深20厘米 、宽35厘米的沟槽,每亩施青槎1500公斤,屎素30公斤。然后复土。 (2)修剪改树  视茶树衰老程度,有区别的进行轻、深、重修剪或台刈。(3)工程改园  通过增行补棵、坡改梯、垒坝砌坎、栽草植树、修路开渠等工程措施,变跑土、跑肥、跑水的“三跑”茶园为“三保”茶园 ,变低产低质低效的“三低”茶园为“两高(高产、高效)一优(优质)”茶园。     此外,帮助和指导农户、茶叶企业,广泛修建沼气池,安装电击灯诱杀害虫,因地制宜开展畜禽养殖、种植绿肥、间作果菜等。     2 . 有力的经济扶持     为支持生态茶园建设,2004年岳西县出台文件,将全县财政发展、退耕还林等资金打捆使用。规定,农户或企业劈一亩新建型高标准生态茶园,经验收合格,根据无性系与籽播、零星与连片的不同,县里每亩给予610—1230元不等的无偿补助。补助项目包括种苗、整地、肥料、粮食等;每建一亩改造型生态茶园,给予50元肥料补助。几年来,全县共发放各类生态茶园补助资金2700万元。     3 . 坚强的行政保障     一是县、乡两级全面成立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茶叶产业化建设指挥组织,重点负责领导、协调、落实生态茶园建设工作。二是县组织力量,充分调查研究,形成《岳西县生态茶业发展总体规划书》。县政府根据总体规划制定年度目标计划,并层层分解到乡镇及相关部门,然后逐级签订责任状,认真组织实施。年终县成立专门班子,对乡镇年度任务完成实绩,严格验收。三是县委、县政府将验收结果,作为考核乡镇、村党政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对任务完成好的乡镇、村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出色的干部提拨重用。       由于受历史环境、经济技术等多重因素影响,现阶段,岳西县生态化水平低的茶园还有较大比例。这些茶园一般茶树老、稀、瘦普遍,茶叶产量低;土层较浅,加上长期管理不善, “三跑”严重。不仅经济效益差,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生态隐患。这类茶园大多散建于山坡谷地之中,形成原因多样,实施生态化改造,工程复杂,工作量大。因此,要实现全县茶园生态化目标,将岳西真正建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生态茶业大县,全县上下,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继续将生态茶业建设摆上位置,毫不犹豫、全力以赴地一抓到底。               (钱 子 华)

上一篇:岳西县列入农业部“大别山名优茶优质高产协作县”
下一篇:茶乡访茶之: 石佛寺与石佛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