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翠兰茶产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岳西县,该茶具有“翠绿鲜活、芽叶相连、舒展匀整、清香持久、鲜醇爽口”的品质特征。

首页 > 茶事动态 > 正文

一代茶师程东明

2017-03-29作者:钱子华来源:本站原创

程东明1926-1996,岳西县天堂镇衙前老街人,安徽南岳中学高中肄业。1949年参加工作,毕生事茶。1958年创天堂云雾茶,1985年主创的岳西翠兰名茶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金奖”,跻身“中国新十大名茶”之列。1988年被评本县茶叶界首位高级农艺师。

程东明的父亲程达升,光绪21年(1895)生,年轻时做茯苓、茶叶生意,抗日战争暴发,岳西成为大后方,外来人口增多,在衙前老街开一爿豆腐坊。育五子,程东明排行三,谱名有简,生于民国15年(19269月。程东明自幼勤奋好学,1940年岳西华正中学毕业后考入安徽省私立南岳中学(高中)。南岳中学设在岳西县湖乡(今中关乡)眠犬山下的储氏宗祠“四德堂”内,系1939年一批岳西籍储姓进步人氏为培养抗战建国人才筹资创办。南岳中学第一任校长储醉醒,是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王步文在1927年介绍入党的老党员,这里的学生很多都是思想活跃、胸怀大志的热血青年。程东明自不例外。面对日寇入侵,山河破碎,年轻的程东明常感心血淋漓。他畅漾书海,一心想以读书报国,经常与同学一起讨论时局,激辩是非,有时还会放声高吟岳飞的《满江红》。那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时任安徽省建设厅长、学校董事会董事长的储一石先生将在校学生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孰料一石先生这一在当时看来十分平常的举动,却给程东明的后来生活投下了巨大阴影。

时局动荡,加上家庭因素,程东明高中没有读完就被迫休学,回到家协助父亲打理小店,并很快与在程家当童养媳的夏木兰女士完婚。1948年底岳西全境解放,程东明满腔热情地参加了“县经济技术青年骨干培训班”培训学习,由于工作踏实,后相续担任小学教员、县政府财贸组组长、商业组组长(当时未设局),主管全县财贸商业工作。1958年牵头研制天堂云雾茶获得成功,被县政府列为当年 “大跃进献礼产品”。

1960年后,程东明因土改时划为“小土地出租者”,加上国民党“三青团员”的身份,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分子”,政治上受严厉打击,行政职务被解除,下放到包家公社农科站监督劳动改造(保留公职)。程东明的人生跌入低谷。

所幸,程东明并没有从此沉沦,相反,正是这时他浴火重生,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生命航标,开启了他一生的茶叶筑梦之旅。包家一带自古出产名茶,当时每个小队也都有茶叶。监督劳动时期,他把主要精力就放在了茶叶的栽培和加工研究上。1970年代,县政府把发展多种经济提上议事日程,程东明走上了来榜区农技站茶叶技干岗位。1976年调任县农业局多经股副股长,1984年升任县多经站站长。

程东明从事茶叶工作初期,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岳西茶园荒芜,茶叶产量极低。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1960年代,他提出“优先垦覆老茶园,积极新建新式茶园”设想,得到了来榜区领导认可,并受命在河口、青天、来榜、包家等社队先行示范。在他的努力下,先后在这个地区新建和改造了多片茶园。其中在大坪、石佛寺建设的梯地专业茶园,是20世纪后期全县的经典性样板茶园。

历史上包家石佛寺是老霍山县四大名茶产地之一,也是岳西县极度贫困山区。1960年代中期,包家公社决定在此开辟新茶园,由程东明负责生产技术。刚到工地程东明了解到当地社员普遍因无衣遮体,无法正常出门上工。痛心之余,他旋即翻山越岭,步行百余里赶回县城,找到一位主管农业的县级领导,陈述缘由,要求帮助解决。这位领导也深为触动,特批了一匹土布,让程东明带回石佛寺发给农民做裤衩,解决了“遮羞”问题,也保证了工程的如期完工。对此,包家石佛寺人现在还十分感念。

为指导各社队茶叶生产,程东明经常一个人没日没夜的奔波于深山野岭之中,历险数回。一次,石佛寺茶园正在紧张施工,他从来相距20多公里外的来榜过去指导,那时公路不通,全靠步行,由于饥饿和疲劳,竟昏倒在石佛寺的河滩上,所幸被人及时发现救起。19697月,岳西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水灾,山洪暴发,道路中断,农田茶山被毁无数。灾后三个月,程东明音信全无,家里人以为他已被洪水冲走,妻子夏木兰在家成天以泪洗面。后来才得知,人还活着,衣物被山洪冲走了,程东明没回家是忙于救灾。

为获得更多更确切的科学数据,程东明在来榜河的狮形地亲手开辟一块1亩多面积的试验园,经年累月进行品种对比、物候观察。调县农业局工作后,做不到长时间蹲点研究,就在家中门前菜园地地边种茶数株。每到春来,茶芽竞发,暗香浮动,显现无限生机。他常常笑言“谁也胡不了我,我在家不出门都知道岳西茶长到了什么样子!”

作为岳西县茶叶技术领军人物,创新茶类,更新技术,一直是程东明殚精竭虑的事。

历史上,岳西主产黄大茶,1956年炒青绿茶占比还不到7%。上世纪70-80年代,“黄”改“绿”(炒青)一直是岳西县茶叶的首要任务。程东明认为,要扩大炒青生产,根本出路在于实现茶叶机械制作。由此,他经常夜以继日,与当地能工巧匠一起,绘图纸,制样机,先后研制出多种“土茶机”。如木制单桶揉捻机,木制手柄炒干机,联动式水能木制传动系统等,既提高了工效,也让茶叶品质趋于稳定。1970年前后,程东明在包家石佛河边巧妙利用落差水流作动力,设计制造出岳西县首座水能木构件联动式炒青制作系统,1980年代陆克祥又进行了改进,该套设施,2006年还在加工使用。在1980年前后,他着重研究推广 “一灶多锅,集体传动”机制炒青技术。1983年,全县有茶叶初制厂126座,“一灶多锅”式达半数以上,几乎所有茶厂的设计安装都得到了程东明的指导。主簿区有梯岭、皀河、黄树、沙埂、大塘、永安、八里、羊河、蛇形、中和10个炒青初制厂,全部采用“一灶多锅”式,每厂每年加工干茶在1000-10000公斤之间。为方便茶厂分辨鲜叶优劣,程东明自编《炒青绿茶感观分级口诀》,朗朗上口,易记易行。

一级鲜叶有芽峰,折断下梗脆有声,

一芽三叶占多数,手捏好似细棉绒。

二级鲜叶有芽头,折断下梗边皮留,

一芽四叶占多数,手捏鲜叶有骨头。

二级鲜叶芽已开,折断下梗边皮在,

三至四叶深绿色,手捏鲜叶硬梗来。

级外鲜叶多无芽,翻动鲜叶响哈哈,

叶色深绿粗老样,大枝大梗或对夹。

1979年后,农村以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础的改革全面推行,社会经济复苏,岳西县农牧渔业局敏锐地觉察到名优茶将迎来绝好发展机会。1983年,在操声焰、程东明主导下,开启了岳西名优茶的创制工作。19847月,国务院以8475)号文件形式批转了商业部《关于调速茶叶购销政策和改革流通体制意见的报告》,提出“除边销茶继续实行派购,内销茶和出口茶彻底放开”,我国茶叶产销从此进入主要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新时期。这使岳西上下创制新名茶决心更加坚定。

当时的岳西茶,主要有小茶(毛峰)、炒青、兰花茶、黄大茶,品相粗糙,价格低廉。小茶(毛峰)嫩度较好,整齐度很差,茶梗、花果、鱼叶极多;小兰花茶为姚河一带地方名茶,色泽滋味较好,有创制名茶的基础,但老嫩不匀,工序也不规范;黄大茶“杆子能撑船,叶子能包盐”是皖西传统的粗老茶。据此,程东明提出以姚河小兰花作为蓝本创制新名茶,在全县安排多点试制。1985年春,县农牧渔业局成立以程东明、查道生(时任安庆行署农业局茶叶技干)为核心,以县及主产茶区的茶叶技干为成员的名茶研创技术小组,分赴主簿区姚河竹山和来榜区包家石佛等地,与当地制茶能手一起,研制攻关。程东明、查道生创造性地确定 “一芽二叶初展”作为新名茶采摘标准,“摊放、头锅(杀青)、二锅(做形)、毛火、足火”为新名茶基本生产工艺。按照既定的技术路线,在这两地制作的茶样同时获得了成功,参加安庆地区名茶评比分获前2名。当年6月以这只茶的拼配样参加国家农牧渔业部、中国茶叶学会在南京联合举行的首届全国新名茶评比。经专家组历时5天的严格审评,岳西翠兰在来自全国的80余只茶品中脱颖而出,成为11种全国新名茶(又称“部级新名茶”、新十大名茶)之一。在名优茶评比会上,专家对岳西翠兰的评语是:“芽叶相连,舒展成朵,色泽翠绿鲜活,清香高长,滋味鲜爽”,品质别具一格。

翠兰胜出,好消息由中央电视台播出,面对银屏,程东明喜极泪下。同会评为新名茶的安徽茶还有天柱剑毫(潜山)、黄花云尖(宁国),泾县特尖(泾县)评为优质茶。同年6月,安徽省政府在合肥召开“安徽省部级新名、优茶授奖会”。程东明作为岳西翠兰主创人参加了会议并领取奖杯、奖牌。1986年退休。

19963月,一代茶师程东明安然辞世,葬于岳西天堂镇木冲书湾姚家山。程东明一生无嗣,视养子程胜为己出。他差不多把自己的毕生精力与全部的爱心都奉献给了岳西的茶叶事业。

    又是一个清明祭奠时节,又是一个新茶飘香时候。我且谨以此文,再高擎一杯上好翠兰,面对岳西大好山水,躬身一鞠,纪念与告慰程东明先生的在天之灵。


上一篇:岳西为茶企上市牵线搭桥
下一篇:岳西夺大别山区名优茶传统工艺制作大赛金奖